中国足彩网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草案)

发布时间:2016-08-22 00:00      来源:天津市东丽区科学技术局
字号:
    
中国足彩网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草案)

中共东丽区委 ?东丽区人民政府

中国足彩网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草案)

(2016年7月 ?日中共天津市东丽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足彩网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践行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模式,聚集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壮大创新创业群体,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着力形成发展新优势,加快东丽区科技创新先导区和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促进东丽区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国家和市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总要求和区委“一二三五六”工作思路,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构筑科技创新要素资源聚集区;将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知名小巨人企业和百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将东丽区建设成为天津科技创新的先导区和区域产业创新中心。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创新为先。加强社会资源整合利用,在科技金融、知识产权、资源集聚、人才保障等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助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重点突破,全面提升。以重点机构、重大项目、重点区域(园区)为龙头,引领全区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创新水平全面提升,增强服务天津、辐射京冀的核心竞争力。

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发挥科研院所聚集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产学研主体间深度协同,释放创新资源活力,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带动区域产业创新,服务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三)战略目标

2020年,将东丽区建设成为在京津冀地区有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

——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全区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3%,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6%。

——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成8个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培育5个百亿级和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高端科技服务业聚集区。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收入5亿元以上的小巨人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其中超10亿元小巨人企业达到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全区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600项。

——创新生态体系更加优化。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聚集效应的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全区研发机构总数达到200家,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达到50家,建成2个创客小镇,众创空间达到30家,企业孵化器80家,并以此引进100家创新创业团队,孵化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万名创客规模。

——科技人才队伍规模显著壮大。培养和聚集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高层次自主创新创业人才200人,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26万人。

2030年,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5%,国家级科研院所达到100家,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60亿元,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

2050年,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区,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显著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

二、重点任务

坚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在平台建设和产业发展上实施“8521”工程,服务东丽区科技创新先导区与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即到2020年前,至少要建设8个以上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培育5个百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改造提升2个千亿级传统产业,打造1个高端科技服务业聚集区,实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和服务链的四链深度融合。

(一)建设8个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依托东丽区高端科研院所不断聚集优势,整合资源,构建以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为基础,以众多科研院所为支撑的高端技术和产业创新资源聚集区。

1.以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为基础,整合国内外资源,构建以智能设计、高端装备及零部件为核心的国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2. 以中航发集团航材院、南开大学国家新材料研究院、天津大学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为基础,构建以石墨烯材料研究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3.以中科院自动化所、微电子所为基础,以华为云、大唐电信为依托,构建以智能识别、集成电路、芯片和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4. 以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微生物所、现代物理所为基础,构建以医用光学技术、检验制品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用电子技术、重离子加速器为核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5.以中科院光电院、华中科技大学3D打印中心和北科大磁敏技术中心为基础,构建以激光和3D打印技术为核心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6. 以哈工大天津机器人集团及智能装备研究院为基础,构建以国际机器人开放实验室和国际机器人学院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7.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和中科院电工所为基础,构建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智能汽车协同创新平台。

8.以天津大学Hans Berger脑工程国际联合研究院为基础,构建以脑认知与脑医学为核心的脑工程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二)培育5个百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坚持集约高效、智能融合、绿色低碳,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着力构建以5个百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引领的区域产业体系,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化基地。

1.轨道交通车辆装备。重点支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铁车辆、重型车辆、铁路车辆等整车和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维修等领域发展,打造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百亿级产业集群。

2.航空航天配套装备。重点支持总装配套、飞机改装、零部件制造、航空机载电子系统等应用技术研究,加快形成航空物流、航空租赁、维修服务为一体的航空配套服务体系。发展地面应用技术和卫星导航产业,培育无人机全产业链,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的百亿级航空航天配套装备产业集群。

3.电力电气设备。重点支持电网用新型电力电子装备、永磁电机驱动系统、智能中压成套开关制造等项目,建设国家电网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打造电力电气设备百亿级产业集群。?

4.高端医疗器械。重点支持高端介入植入类产品、体外诊断试剂、远程医疗设备及服务产业发展,打造高端医疗器械百亿级产业集群。

5.纳米材料。重点支持以防护装甲材料、隐身材料、导电材料等为主的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建设石墨烯产业专业孵化器,加快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百亿级石墨烯应用研究和产业基地。

(三)改造提升2个千亿级传统产业

1.物流产业。以国际天津现代综合物流港、京东电子商务综合配套基地及贸易结算中心为基础,发挥滨海国际机场航空枢纽优势,加大高端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项目的聚集,利用自贸区政策溢出优势,整体提升新兴物流园、航空商务区及金钟、军粮城地区物流企业和钢贸企业。引进一批跨境电商物流综合项目,建设总部商务、干线运输、仓储保管、分拨配送、电子商务、增值服务、配套齐全的综合体,打造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的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2.钢铁产业。依托天钢、钢管集团等企业的产业基础,坚持精品、高端路线,重点打造优质钢管、高档金属制品和精品板材三大产品体系,优化无缝钢管产品结构,提升油井管、专业管产品竞争力;打造高档金属制品基地,开发一批高端产品,满足核电、交通、造船、高端装备等行业需求;建设精品板材基地,为汽车、家电、造船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支撑,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健全商贸流通服务平台。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打造千亿级高端钢铁产业集群。

(四)打造科技服务业聚集区

以自创区建设为契机,以开发区、华明、东丽湖三个片区为核心,以中国汽研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必维国际、方圆认证等龙头企业和科技金融大厦为引领,围绕标准制定服务、认证认可服务、质量检测服务及科技金融四大领域,打造京津冀检验检测与认证服务聚集区和科技金融服务区。加快完善以研究开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为特色的科技研发转化服务业。依托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等院所,加快面向主导产业领域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支持以清控科创为代表的综合性孵化器和以执信医疗为代表的专业性孵化器的发展。以华明知识产权示范园为依托,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协作中心和中知厚德知识产权运营公司为平台,拓展知识产权融资、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管理实务等高端服务,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和预警服务。以科技金融大厦为依托,继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手段,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聚集的规模效益和整体联动性,形成依托天津、服务京津冀、辐射北方的百亿级高端科技服务业聚集区。

三、工作措施

落实推动十大举措,全区上下形成合力,助推“8521”工程实施。

(一)深入推进122计划,打造精准科技招商

1.继续引进国家级科研机构。深化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的合作,重点国内知名大学、中科院各研究所及下属机构、中央属独立科研机构,央企一级总部、世界500强企业所设立的研究机构等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国家级院所开展科技招商。深化合作构建机制,做好落地院所的项目服务工作。到2020年,国家级科研院所及分支机构达到5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家,初步形成科研机构规模聚集效应和特色品牌。

2.广泛开展科技要素招商。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面向北京等先进地区的创新创业项目引进,到2020年,累计引进京津冀地区项目1500个。重点承接科技研发、先进制造、央企二级总部等优质外溢资源,引进北京瞪羚、独角兽及已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和50家高端公共服务机构落户东丽区。面向全球引进隐形冠军企业。加快集聚高端人才,面向海内外地区引进各类高端人才5000人。

3.推动军民协同创新。利用全区军工产业优势,重点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等合作,面向航空航天、新材料领域,开展储能材料、耐高温树脂材料、航服薄膜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军工技术在信息安全、智能交通、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民用化,推动军研人员服务经济主战场,加快军工产业向民用产业的转化与辐射。

(二)壮大创新主体力量,打造钢铁巨人企业

1.深入落实小巨人升级版计划。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能力升级、规模升级和服务升级。支持小巨人企业通过平台建设、承担重大产业创新项目向领军企业升级。开展小巨人品牌打造行动。优先在小巨人企业中选择高成长性的企业,确定培育目标,制定帮扶方案。支持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合作、股份制改造、上市、挂牌等,提升规模。着力优化政府服务、公共技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2.统筹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备选库。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落实高企各项优惠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予以支持,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队”规模。到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0家,工程技术中心达到20家。

(三)完善人才队伍梯队,打造创新驱动人才高地

1.加快建设领军人才队伍。实施领军人才“凤凰计划”,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引进和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创业团队。

2.培育壮大新型企业家队伍。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权益,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实施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创新型企业家。

3.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以国家和天津市实施的“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为契机,加快区域职业技能培训载体建设,建立现代化、规范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定期选拔高技术人才深造学习。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与优秀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4.加快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院士专家“智库计划”,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实施人才培养“新航程”工程,开展“领航、护航、远航、助航、启航”等5个子工程,培育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基层工作人才、青年人才等5支人才队伍。实施“英才计划”,每年重点引进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提升发展后劲。

(四)鼓励全民创新创业,打造创新创业浓郁氛围

1.加快众创空间等新型载体建设。以东丽青年创新创业学院为引领,全方位打造东丽区“个十百千万”工程。重点推进东丽开发区创新创业一条街和小北创客小镇建设,建设科创慧谷、赢家伟业、宏海大学生免费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采取引进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市场化原则,打造30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

2.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创新创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小巨人企业的科研人员依托自有技术成果和创新团队,以离岗或兼职等方式进行创新创业,将科研院所和小巨人企业培养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的蓄水池。对在区内转化科技成果或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对其人事、薪资等予以必要保障。支持归国海外人才落户东丽创新创业,实施创业引领计划,打造基层创业服务平台,实行创业全过程跟踪服务。

3.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氛围建设。以创建国家科普示范区为契机,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和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建立健全公民科学素质评价和共建责任制。积极打造小中心、大外围科技社团智库体系,建设众创、众筹、众包、众扶、分享的科普生态圈,营造“服务创业、服务创意、服务创新”为主题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环境。

(五)推动自创区建设,打造产业创新优良载体

1.优化园区空间布局。依托东丽区“三极三轴五区五园”布局,按照闲置和可开发利用的112个地块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打造100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载体,形成优势互补、配套完善、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格局。

2.突出片区特色产业。坚持要素聚集、产业融合、错位竞争的发展思路。以东丽开发区为核心,培育壮大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促进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推动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精密化方向发展。以华明—东丽湖片区为核心,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围绕科研院所及高校资源,加快培育科技研发转化服务产业链,借力京津联动和院所聚集优势,支持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发展。

3.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创建华明智能制造小镇、东丽湖融智欢乐小镇、东丽湖花艺小镇、军粮城文化创客小镇等市级“实力小镇”、“特色小镇”,打造航空商务区跨贸电商小镇、东丽开发区海河检测小镇、万新健康小镇、金钟七彩小镇等区级“特色小镇”,全面建设“花园小镇”,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四位一体”。

(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1.全力推进产业创新联盟建设。落实市委市政府“百家领军企业创新联盟511工程”计划,以领军企业为核心,以驻区科研院所为支撑,围绕IC、3D打印、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领域布局,到2020年,建设20家领军企业创新联盟。

2.打造1+N科技服务平台。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各类科技服务企业、社会组织以多种形式服务东丽创新创业,集成资金补助、无偿资助、创新券等政策手段,完善“1+N”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即“科技成果展示中心+若干个服务平台”。

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加强中心整体形象设计与建设,提升中心对其他各平台的线上展示和线下服务能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吸引天使投资、孵化投资基金、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聚集,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天津审查协作中心以及东丽区专利综合服务平台,筹备创建i-SIPO知识产权基金,为优秀项目、企业上市提供知识产权系列服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分析,为企业提供文献数据加工、信息系统开发、行业竞争情报研究等服务。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加快与市级、国家仪器设备共享系统互联互通,推动国家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天津分站落户东丽。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加快“东丽区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与国内外网上技术市场的衔接,构建覆盖全区、联系全球的技术交易系统。人才保障服务平台完善高层次人才俱乐部服务功能,按照“一流服务吸引一流人才”理念,建设华明人才服务中心,加强人才公寓的服务和管理,解决人才安居问题。

3.继续办好东丽湖论坛。做精做响以“协同创新共赢发展”为主题的东丽湖论坛,为企业、院所、人才、资金之间的结合搭建平台,构建起完善的“政产研金才”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逐步推动论坛向市场化运作模式升级,将其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品牌。

(七)开展科技金融创新,打造技术资本集聚区

1.完善信贷服务支持。开展以“园区出资、政府支持、企业参与、银行放大”为特征、可复制可推广的园区批量化融资模式。发挥国有融资担保体系信用增进作用,支持企业融资和创新创业。线上线下组织银企对接、搭建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信息互联互通,提升服务精准化水平。

2.加大直接融资扶持。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实现上市挂牌融资。推动已上市挂牌企业加快融资。到2020年,争取实现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突破,累计40家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天交所挂牌融资。设立OTC东丽运营中心。推动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等其他债权融资。

3.深化“投保贷租”联动。支持种子、天使、私募股权和产业引导等基金的设立。到2020年,设立各类基金50支以上,基金规模达到100亿以上。加快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等投资基金,将科技金融大厦建设成为各类基金的主要集聚地。支持东方恒盛金融集团整合区域投、保、贷、租等科技金融资源,通过以投促贷、以保促贷等多样化方式,助力中小微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4.加快建设科技金融功能区。加快张贵庄中心城区、海河后5公里核心区域、东丽开发区的金融产业运营区建设。加快自贸区(东丽)金融创新步伐。尝试发行专利技术资本化债券,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资本化和产业化。

(八)创新政府管理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

1.创新政府管理服务职能。深化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改革。加强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创新审批改革工作路径,完善跨部门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等服务机制。加快推动“五证合一”、“一证一号”等制度改革。

2.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完善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核心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强与天河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合作对接,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创新科技成果技术入股政策,完善广泛聚集资源和成果资源的机制,加快落实国家及天津市中国足彩网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下放的相关政策,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九)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开放创新先行区

1.积极融入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积极发挥东丽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在承接研发机构转移、高端科研成果落地、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业聚集等领域建设京津冀专项改革试验区。

2.全面深化委区共建。在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研机构聚集、互联网+、现代物流等重点工作领域,持续深化与市知识产权局、市科委、市工信委、市市场监管委等市级部门的合作与共建,推动我区各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协同、领先发展。

3.推动区域开放创新发展。利用东丽区京津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海空两港、自贸区溢出效应、自创区先行先试等优势,面向全球开展创新资源引进与聚集,建立多区联动机制,促进区域之间创新政策的衔接,发挥政策叠加和区域协同优势,实现东丽区在京津冀乃至全球的开放创新发展。

(十)加强知识产权保障,打造知识产权强区

1.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全区推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程,完善专利执法体系,强化专利纠纷快速调解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工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行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构建知识产权环境优良的生态高地。

2.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依托知识产权专业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服务、业务培训、专利运营等业务。拓展知识产权融资等高端服务,提供重点行业、产品的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和预警服务。发展专利服务、专利代理、专利评估、专利咨询服务,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东丽区创新驱动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部门、街道、驻区单位之间的联动,统筹决策重大事项,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

(二)加强分工协作。各部门、单位要根据实施意见,深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精准发力,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绩效考核。依据实施方案开展任务分工,分解年度计划,明确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加强计划落实与监督工作,将执行情况纳入相关责任主体年度绩效考核。

(四)加强舆论宣传。加大对创新政策的宣讲力度。扩大东丽湖论坛的影响力,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及时发布最新的科技资讯、科技政策、产业动态、产学研需求、企业家交流等信息。

全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以创新驱动助推东丽区两个转型,实现科技创新先导区和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奋斗目标。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

jiucu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