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绿色生态屏障建设 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23-04-03 10:12      来源: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
字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优的营商环境。东丽区农业农村委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中国足彩网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为抓手,不断改善东丽区生态环境质量,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工作背景

2018年以来,东丽按照《天津市加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实施细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田则田、宜水则水”原则,全面打响各项攻坚战役。重点实施了拆迁与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拆除各类地上物457万平方米;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累计新增造林1.71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改造工程,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7900亩;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治理坑塘水面1800亩,梳理沟渠13.2公里;乡村振兴工程,启动了胡张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新建设施大棚41栋,完成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工程,累计修建游览路31.2公里,林间道路52.3公里。同时,积极配合、协同推动了旅游发展、生态基础设施、污染治理等工程建设。

今年以来,东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022年目标任务,并建立例会工作机制,定期深入现场,督察任务建设进度与效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统筹疫情防控与施工建设,克服资金与稳定双重压力,全力以赴赶进度、抢工期,统筹推进2022年度13项工程建设,在高标准高质量的前提下,确保东丽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5项工程建设,其余8项正在推进过程中。具体情况为:完成了拆迁与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拆除各类地上物及附属设施30.2万平方米;完成造林绿化工程,累计造林2300亩,栽植乔灌木7万余株;完成林水涵养区水系连通工程;完成工业转型发展工程,钢管公司产线设备及试验装置完成了智能化升级;文化旅游发展工程,对新天钢工业旅游景区进行持续提升,取得国家AAA景区资格;完成南北片区游览路及田间路建设23.4公里;加强林业病虫害与林火监测,在绿廊起步区与金钟河北建设火情监测塔,并在重点区域布设高清晰摄像头,强化监测预警。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工作机制。区农业农村委充分发挥生态屏障指挥部办公室牵头作用,协调督促有关单位严格落实建设安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建立生态屏障指挥部例会工作机制,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化项目推动。结合项目建设实际情况,由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成立现场指挥部,指导推动项目推进。指挥部每周召开指挥部工作例会,汇报本周工作进展情况和研究解决实施中遇到问题,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加强工程监督管理。对绿屏内项目实行清单管理,明确工作目标与责任主体,进一步压实责任部门主体责任。对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严格项目规划论证、立项审批、进度核查、竣工验收等程序,确保工程实施依法合规。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监控,结合项目绩效目标任务,对项目完成情况及实施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项目实施和执行效率。

(三)完善项目资金管理。按照《东丽区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实现地方政府债券管理与项目严格对应,债券资金使用要严格按照债券发行信息披露的项目信息执行。结合项目建立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档案,严格遵守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审批流程。

三、工作成效

东丽区绿色生态屏障经过四年的规划建设,以林为主、以田为辅、以水相衬,蓝绿交织、自然共生、生态优良的建设目标初步实现,水丰、绿茂、林田相依的生态效果初步显现,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7.1%,蓝绿空间占比达到78%,为推动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净蓝增绿,改善生态。一是整体改善了气候条件。起到了“净化器”“加湿器”“降温器”的作用,影响了区域气候条件。与2017年相比气温平均下降5.9%,相对湿度上升9.6%,有效缓解阻断了双城“超大干岛超大热岛”的形成。二是系统优化了生态环境。屏障区3.5万亩林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硫2.31万吨,释放氧气5.67万吨。同时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持水能力,遏制地面沉降。三是生态体系日渐丰富。形成了适合动植物生长和栖息的环境,使动植物群落逐步得到恢复,乔灌木品种达到30余种,野生动植物迁徙廊道及繁衍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在此停歇,鹭类、雁鸭类等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繁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初步建成。

(二)清污除锈,擦亮底色。一是优化城市空间。打造“三分林、两分田、四分水、一分草”的生态结构和“一廊、两芯、两环、六片区”的生态布局,重塑了城市发展空间,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推动了城市发展模式转变。二是改善营商环境。撤销取缔管控区内11个不合规、低效能、高污染的工业聚集区及149家工业企业和各类散乱污企业,有效净化了发展环境,增强了区域发展竞争力和吸引力。三是提升生活品质。新市镇、产业园区被绿色环抱,居民生活工作在清新、优美、干净的环境中,幸福指数得到提升;公交等交通网络日臻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布局更趋合理。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三)赋能增效,振兴产业。在环境治理、造林绿化基础上,东丽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屏障区内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盘活用好绿色资源,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一、二、三产实现融合发展。

1.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坚持优化一产原则,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发展。一是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7900亩,鼓励发展生态水稻种植,面积已超万余亩,并超六成采取了稻蟹、稻虾立体养殖,一田两用、一水双收,产值比传统旱田可实现翻番增长。二是在古海岸湿地绿廊中,应用台田技术有效应对区域土壤盐碱化问题,挖塘垫台,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地形,增强区域排盐压碱、雨洪蓄滞能力。三是大力推动林下苜蓿种植,提高林地空间利用效率;按照宜果则果原则发展经济林3500余亩。四是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全区首个涉农集体商标和绿色食品认证获批,并带动全区发展津农精品3个,国家和市级知名品牌、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7个,并逐步形成了胡张庄葡萄、大顺草莓、华明草莓、宽达水产、赤土扣肉、一村火龙果等“独一份”特色品牌。

2.融合发展趋势增强。注重农业生态化与融合化发展方向,将农业产业与市民休闲游憩结合,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进行高附加值农业发展模式探索,实现生态、农业、旅游三位一体,促使农业区域生态、生产、生活同步改善,从而提升区域发展活力。一是已经对外开放的1.56平方公里起步区工程坚持规划建设运营一体谋划思路,规划发展垛田花海、稻田虾蟹、果园花田、池塘养殖等多元化产业,并通过建设教学体验式基地、开展果园认养服务及设立网红打卡圣地,实现生态建设、农业生产与游览观光有机融合。二是全面启动胡张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提升葡萄产业附加价值,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乐”产业融合示范高地。目前胡张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已完成一期拆迁和水网提升,水电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正在组织开展核心区土壤修复、植被种植、帐篷营地、休闲设施建设,以及保留农用房翻新等施工。注重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构建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态势。推动胡张庄片区向东连接永和稻田、华明草莓、灵芝种植园,向西串联恒大温泉、欢乐谷、东湖、丽湖等特色景点,并积极承接健步行等文体健身活动,打造集餐饮、住宿、休闲、观光、康养、亲子、购物等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产业融合发展按下“快进键”、走上“快车道”。

3.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向好。借助屏障区良好的生态资源,打造了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引进一批高端制造和创新企业,激发了一批现有企业增资扩能。东丽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步形成,新兴业态加速涌现,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先后引进科创中心和研究所、成立科研机构十余家,建成天安、天骥、景湖科技园等产业载体200余万平方米,并推动恒大世博中心、国家电网客户服务中心总部等项目建成运营,区域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东丽区将全面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提升“871”重大生态工程“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要求,积极谋划促进绿色生态屏障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增强绿色生态屏障综合效益,把东丽区的绿色生态屏障打造成为集生态环境保护、都市农业示范、近郊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湿地田园综合体。

(一)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一是零散耕地集中。通过“零改整”方式将零散地块进行集中整理,形成适宜农业机械化耕种的大片耕地,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避免撂荒的同时,增加了耕地面积,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拆迁后地块整理复绿。持续推动拆迁后空地集中整理实施植树造林,通过重点区域集中造林和见缝植绿等方式,将中国足彩网林地连接成片,形成“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的大格局。三是加快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金钟河北沿岸生态修复项目,持续改善水质条件;持续推进水源转换工程,提升农田泵站排灌能力;进一步完善林水涵养区水系连通工程,为农业和生态用地提供充足水源,使绿色生态屏障真正成为东丽区“水库”与“粮库”。

(二)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探索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转换的实施路径,切实把绿色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拓展“钱库”渠道。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循环农业,实现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产地环境更加清洁,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走出一条有颜值、有产业、有活力的乡村振兴之路。二是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结合东丽区国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落实“生活+”理念,突出“生态+”效益,带动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等相关产业发展。以胡张庄乡村振兴示范区及海河生态绿芯、古海岸湿地绿廊生态资源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健身康养、休闲体验等绿色生态产业,打造产业融合示范区。同时增加导览标识与林下停车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打造水清、林绿、田美的生态场景,促进屏障区生态功能更加完善,生态场景更加丰富,人民群众生态体验更加优质。三是促进产业高端转型。以高端、智能、绿色为方向,增强产业科技创新“含金量”,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引进一批高端制造和创新企业,激发一批现有企业增资扩能,提升东丽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度,打造新兴产业聚集的智慧绿谷。

(三)系统谋划运营管护。在加强生态修复的同时,注重后续养护和运营管理工作。一是组建绿色生态屏障管理服务机构,负责绿色生态屏障各种参观调研、会议会务等接待活动以及游人游客管理,并研究制定服务标准和服务管理措施。二是探索长效运营机制。积极引进市场化专业公司,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保留用地用房和绿屏周边已建和待建资源发展生态体验旅游、研学、康养等融合产业,通过增加运营收入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三是增强碳汇能力。坚持“双碳”目标,有效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提升“碳库”功能。强化对现有林地的管护,精益求精推进“增绿”“补绿”“管绿”“护绿”,提升改造低效林,提高现有林地品质和森林产量,提高碳汇能力。合理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提高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推进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四是加大监测治理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强对空气环境、河湖水质、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预警和碳汇能力等各项指标全面监测,促进绿色生态屏障建成区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

jiucuo.png